德思特应用 | 千里之外的频谱,如何尽在掌握?——某上市高新企业的远程监测实践

无线电频谱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战略资源,其监管效能直接关系到公众通信安全、国防保障及工业物联网的稳定运行。当前,随着5G网络向毫米波扩展、Wi-Fi 6E/7占用6GHz频段,以及低轨卫星通信的普及,频谱环境复杂度呈现指数级增长。

一、现有行业痛点

传统监测体系受限于本地化操作模式,前端设备需依赖现场人员调整参数,关键瞬态信号常因响应延迟而丢失;离散的监测数据通过截屏或压缩文件回传,导致原始I/Q信息完整性受损;更严峻的是,重大活动保障需跨省调度专家团队,人力成本与时效损耗已成为行业共性瓶颈。

国家级及省级无线电监测机构面临着跨地域协同作战的核心挑战: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千公里外的实时高精度频谱管控?

二、德思特解决方案

德思特实时频谱仪提供支持VPN的数据传输,并提供了一种VPN配置方式使得实现实时高精度频谱监测。

上图是两个远程站点通过VPN隧道连接在一起的典型情况。VPN路由器上的LAN和WAN端口是以太网接口。VPN隧道使用诸如IPsec之类的协议来对两个远程子网之间的数据进行加密和封装。而PMTUD依赖ICMP(类型3/代码4)报文发现路径MTU。当数据穿越IPsec VPN隧道时,封装会增大数据包尺寸,更容易触发MTU问题,且隧道嵌套使 PMTUD更复杂。若防火墙阻断关键ICMP报文,PMTUD 会失效,导致数据包在隧道入口或公网路径上遭遇“黑洞”(静默丢弃),连接中断。

VPN隧道和PMTUs之间的交互已被详细记录。数据报可能会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丢失,从而导致重新传输并最终导致连接失败。

避免这些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人为地减少本地以太网接口本身的MTU,以使PMTU不再依赖于外部因素。

三、客户成功案例

某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上市企业,长期专注于低空近防与边海防等关键领域,近日成功落地了一项跨省频谱监测项目。该项目在海南部署德思特实时频谱仪,用于实时监测4G/5G及WiFi信号,并将频谱数据远距离回传至西安总部进行集中观测与分析。

客户自主搭建了从海南到西安的端到端VPN专用内网,通过以太网将频谱仪无缝接入内网系统中。在精准配置MTU参数后,结合德思特频谱仪内置的VPN功能,成功实现了数千公里外的高精度、实时频谱监测,有效支撑了其远端指挥与决策业务。

海南部署频谱仪和天线
西安总控的频谱监测界面

• 德思特模块化实时频谱分析仪

德思特实时频谱分析仪提供免费开放的API,能够轻松与第三方应用程序、软件和硬件集成,允许用户根据其特定需求构建正确的解决方案。在RF测试与开发、技术侦察对抗、信息情报、频谱监测、信号分析和检波、电信规划优化与管理等无线通信测试分析领域都能提供灵活开放的解决方案。